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開啟幸福教養之路

撰文◎好家庭事奉中心

不同於過去靠經驗、家庭傳承來教育下一代,現今親子教養的資訊唾手可得,想要成就一個夢想中的家庭似乎不再遙不可及。研究顯示,網路資訊正強烈地影響家庭的形貌,但網路資訊南轅北轍,想要成就好家庭,方法不難找,更有許多資訊標題標榜一招就可快速解決教養問題。然而,我們是否能從中找到上帝對現代家庭的應許與賜福之道?

好家庭講座 提供神對家庭的應許

從2024年9月份起,GOOD TV+ AI數位平台第一個網路直播節目《好家庭講座》應運而生。於每周六上午10:00準時開播,不是一般熱門直播時段,也並非時下以主持人風格為主體,創造話題、衝流量的網紅行銷,目的是方便想在真理中建造家庭的個人與教會,在具備家庭專業的教授級講員所帶來既符合聖經、務實可行,並能轉化當下世界價值觀的家庭議題分享,利用90分鐘時間,讓所有想得著基督化家庭的觀眾,擁有增強建造家庭的能力。

9月首場直播是由資深幼兒教育專家、前新竹教育大學劉慈惠教授分享〈教養,從父母改變開始〉。劉老師過去從不孕症到生養兩位非常優秀的孩童,在《真情部落格》節目中亦曾分享過非常美好的見證。因此她以生命見證貫穿全場,回應華人從過去「愛之深,控之切」的「大人中心」教養模式,到現今「愛之深,寵之切」的「孩子中心」趨勢;面見許多父母在兩個極端之間擺盪,劉教授提出了一個關鍵的解決方案:「Let God be God」,讓神做主!

幸福教養 Being>Doing

何為「幸福教養」的關鍵因素,劉老師提出「以終為始」:關注永恆的價值而非短暫的成就;重視生命的榜樣而非知識與技巧;強調父母生命本質(Being)比做什麼(Doing)更為重要。當父母順服基督,倚靠聖靈,願意付出過程的代價,相信神必掌管,將無須付出結果的代價。

關於如何不倚靠教養技巧,劉老師提出「18吋教養距離」觀點:即「世界上最長的距離是從『頭』到『心』的18吋」。如此意味真正的教養不在於知識的傳授,而是信仰的內化。她呼籲基督徒父母要努力實現「信仰生活化」、「關係真實化」、「更新持續化」。

既是直播講座,劉老師分享後還回應了海內、外觀眾有關教養的線上提問。諸如夫妻如何面對教養方式的分歧、如何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教養觀念、如何走出「我都是為孩子好」自我中心教養模式,劉老師都給予重要的觀念性提示。特別還有觀眾針對劉老師提出的許多聖經真理,問及是否要信耶穌才能教好下一代?劉老師也直球對決回應:「信基督教不一定能做好管教,但是一生跟隨耶穌,按著神的心意親子同行,必能讓下一代活出美好。」可見,教養真是與心中的核心價值息息相關。

劉慈惠老師講座重播

周育如老師 陪孩子順利登大人

2022年,清華大學在國際頂尖期刊《細胞》(Cell)的子期刊iScience,發表一篇關於幼兒與幼鼠的跨物種研究,證實部分幼兒自然而然成為團隊領袖,不是由為領袖的強勢特質造成,而是因為弱勢方自願退出。因此,勝敗決定的因子不在贏家的優勢,而在於輸家決定先放棄。

國內幼教界首位跨物種研究者

發表這篇跨物種研究論文的幼兒方研究者,正是清華大學幼兒教育系特聘教授周育如老師。周老師過去幾年在國際期刊發表多項論文,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學者,同時在學校多次獲得傑出教學獎,更是將複雜理論轉化為實用知識的科普傳播者,還是一位謙卑愛主、熱心事奉的基督徒老師。

身為國內知名的認知神經科學、兒童心智理論、社會情緒發展、親子互動專家,周老師除了在第一線教學現場,也在實務界教導父母如何解讀兒童情緒、幫助孩子表達和管理情緒,她認為理解和表達情緒的能力,就像是孩子人生的導航系統,幫助他們在複雜的社交世界中找到方向。

青春期的大腦正在裝修 父母更要耐心陪伴

周老師對青春期發展的研究,尤其值得父母重視。她強調青春期大腦重組過程可能導致一些看似反常的行為,這些變化可形容為「大腦的裝修期」,對青少年乃是正常且必要的發展過程。此時時父母若能以耐心、理解及引導來面對青春期的孩子,與孩子進行更深入的對話和討論,而非簡單指令式的趨動與要求,必能有效改善親子間彼此的張力。

觀看周育如老師講座重播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