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你的婚姻關係正在冷戰中嗎?

文/好家庭事奉中心

春嬌和志明結婚不到幾年,就面臨不斷發生衝突,甚至激烈到無法收拾。這些情況讓他們不禁讓人懷疑:「我們夫妻還有愛嗎?如果相愛,怎麼會吵成這樣?」

婚姻衝突的模式

新婚初期,因為彼此間愛意仍在,也對另一半仍有期待,因此當面對雙方的不同之處,寧可衝突,也想把另一半改造成符合我期待的樣子。然而等到一段時間過去,愛情慢慢消褪,親情式的家人感覺越來越重,也知道什麼事會讓雙方發生衝突,於是有些夫妻選擇壓抑,避免衝突,以冷戰的方式應對;然而情緒管理能力較差的夫妻,面對雙方看法、生活習慣、價值三觀不同的時候,如同上述爭吵的情況就會不斷發生。不過,常常衝突的夫妻,就表示之間真的沒有愛了嗎?

衝突,其實是內心裡還有期待

期待,原自於每個人的原生家庭、學習過往、生命歷程、人生經驗。因為過去所經歷、吸收、過濾的人、事、物,讓人們心裡面產生所謂「道理」、「應該」。也因為這些從自己出發的認知,我們會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去「推論」、「解釋」他人的心思意念。可惜的是,衝突往往來自認為對方不依照我們認為的道理、應該,而去推論、解釋對方「不尊重我」、「看不起我」、「嫌棄我」、「每次都這樣」。經由衝突,雙方可能才驚覺:「原來你一直這麼想?」。我們以為「對方的意思」,可能只是誤會,甚至與事實相反。

用ABCDE法則處理雙方不同的期待

我們可以使用「ABCDE」過程來釐清情緒來源:

A(Activating event):引發情緒事件(如:太太說我很懶)

B(Belief):對事件的想法、解讀是什麼?(太太在嫌棄我)

C(Consequence):因為事件、想法而引發的情緒結果。(因被嫌棄而不爽)

D(Dispute):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嗎?駁斥這個想法(太太有可能只是看到我躺在沙發上的姿勢隨口說說。)

E(Exchange):改變,建立新共識。(告訴太太自己需要先休息一下,等會兒就去做家事。)

很多時候,讓夫妻關係受傷的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彼此「賦予事件的意義」。因為對方所做不符合我的期待、道理,「為什麼我一回家就做家事,這不是應該做的事嗎?為什麼你可以躺在沙發上?」殊不知先生回家前被主管數落了一頓,回到家心情還沒有校正回歸,又被太太唸了一頓,覺得太太也像主管如此嫌棄他。

    這個時候,先生也期待躺在沙發上的他,應該要得到太太的安慰,沒想到不但沒有如此,還被數落一頓。於是衝突擴大,流彈四射。此時如果雙方可以駁斥剛才的情緒,「老公或許回家前發生了什麼事,難怪他會躺在沙發,不像過去勤勞的他」、「太太可能太累了,上班過後一回來就做家事,難怪他會心情不好。」

殺傷婚姻的不是個性不同,而是過度的期待

婚姻不是靠運氣、不是靠另一半完全符合我的期待;而是靠持續的學習與彼此幫助。如果明白,個人期待並不表示就是普世價值,更不表示另一半一定做得到;或許另一半需要我的幫助,需要我告訴他可以怎麼做,我會更滿意、更愛他。可以請求對方,「我需要你不要那麼大聲對我說,如果妳能溫柔一點,我會更願意配合。」。說出你對另一半的期待,不要以為他會自動理解。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