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問題放手交給青少年

現代父母的「除草機」情結

文/好家庭事奉中心

脫離爸媽說了算的兒童時期,青少年有自己的想法。他們正處在生理快速變化、心理走向獨立的階段。可是明明現在可以幫助青少年面對問題的資訊特多,父母經常還是這個不行、那個不可以,希望孩子順著父母安排的路走。因為,2023年,一對父母,平均只生了不到0.85個孩子。父母們生怕,沒有掌控好,孩子就走鐘了。

研究證實,父母越是掌控,青少年們一但脫離父母可控範圍,過度或失控的機會更大。如此現象,無論在網路使用、交友、學習各方面,都有明確的研究結果支持。

因此,做為父母,陪著孩子,讓他自己主導讀書的動機、找到人生的方向、尋求信仰的意義、學習情緒的收放,才是現代父母可以為孩子做的。不然,他們只有更看不順眼這個世界、更用起伏不定的情緒來回應眾人的期待、更不照父母的安排,來證明他們自己可以。

陪著孩子頂住問題壓力

青少年需要父母同理,知道他們現在正做著有價值的事;而青少年,也請你們更讓父母們相信,自己有處理問題的能力,甚至比起父母自己的青少年時期,你們要做得更好。

GOOD TV好家庭精選推薦-青少年頂得住

3月份新上架的GOOD TV好家庭—「青少年頂得住」系列小組教材,讓新一代的青少年,在此刻的青年節,不需要拋頭髗、灑熱血,可是遇到難纏的事,能夠頂得住、沒問題!

本系列的主要講員洪英正老師,針對青少年面對的生涯未來探索、情緒平衡技巧,都有詳細的引導。

考試、升學、興趣 如何做生涯探索?

洪英正老師提醒年輕同學,考試升學不代表未來是否成功,找到生涯偏好,又能持續不斷的學習,才是邁向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
但找到做想做的事,不代表就可以不讀書,而是要持續學習,具備基本素養,找到最佳的學習能力與方式,才是邁向成功的條件。

面對部份年輕同學常將不喜歡唸書,不喜歡做什麼事……,在這裡「不喜歡」與「做不到」並不相同。當你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做,也可能因為沒有被肯定,所以能做也變得不愛做。這時自己要建立內在成就感,才能夠越做越自我肯定。

而除了學業外,包括探索興趣的課外書、社團、有些還有教會的服事工作,要如何兼顧?洪英正老師建議,首先還是要顧好課業基本盤,接著做好計畫及時間管理,想要做的事愈多,就愈忙碌、愈充實。再來多請教良師益友,前人的經驗能幫助減少失誤的風險。

抒解青少年情緒風暴

青少年處在身心快速變化及自我尋求階段,加上課業壓力與尚未學會情緒控制,說話的口氣、做事的方式,都容易引發自己和父母及旁人的情緒衝突。

這時候的青少年容易自我中心,認為自己的意見應該被肯定,常想要顛覆現狀;也因為充滿熱情活力,認為自己無所不能。很多情緒的起伏源自於生理現象,也有家庭的環境因素。

洪老師建議,青少年們首先要學習建立自我認知。學習「吃苦當吃補」,將生命歷程當做人生淬練,不要跟自己過不去,遇到激動的事情先緩一緩,不爭於一時,不要讓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來困住自己,正面看待事物,正面鼓勵自己,遠離會引發自己情緒的人和事。

洪老師也提醒青少年的家人,培養好關係能減少磨擦,多用同理心彼此認識。青少年也需要與家人共同建立一個對情緒有利的環境。柔和的環境對情緒穩定有幫助,尤其是睡前不要動腦、玩手遊、看影片,神經過動時最難入眠,也難以穩定情緒。

青少年頂得住系列傳送門

回到上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