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:::

當父母懲戒權可能觸法時..

文/好家庭事奉中心

最近法務部提出父母懲戒權的修法,成為了家長間最熱門的話題。

有人認為修法符合世界兒童公約,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,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,父母的管教不該建立在打罵上;有人則認為政府管得太寬,連家裡親子的事都管進去,事實上執法並不容易,卻有可能讓孩子拿來做為抵抗,徒增親子關係困擾;有人認為父母的懲戒權不能無限上綱,公權力適度的介入可以阻卻親職暴力的發生,讓父母省思管教尺度;有人則認為政府說打罵孩子無效,但政府卻用另一種形式的打罵來管教父母…,各式各樣的觀點都有。

但最讓人不想看到的討論則是:看到這些,現在當父母實在太難了。與其管一下孩子都要被告,不如不生,就都沒事了…。

徬徨管教之間,更不想生…

對已經有孩子的家長來說,未來要擔心管教是否觸法。至於還沒有小孩的人,也許會有站在十字路口的感覺,徬徨於結婚、生子,究竟是否為人生的必然?

過去,大概很少有任何專家、學者、課程、方案,告訴每一個成長中的人,婚姻、家庭中的幸福,是可以學習得來的。經營婚姻、親子、家庭關係,本身就是一種能力,正像任何一種專業,透過學習,可以讓人具備預防家庭問題發生,以及家庭問題處理的能力。

有了好家庭,幸福不必靠運氣

好家庭數位平台,正在傳遞如此的訊息。透過教會小組聚會、家庭關懷同工培訓,以及中央廚房式的家庭直播講座,讓弟兄姐妹明白,幸福,不必靠運氣,而是靠學習-學習建立一個「好家庭」。

與其讓父母以為打、罵才是有效的管教、政府認為懲處可以阻卻父母的不當管教作為,不如讓更多的人,有機會自教會接觸從 神而來的家庭教育及關懷能力,人人知道上帝對每個家庭的心意,並且不但可以立志為善,還可以有效的行出來。或許,這才是討論父母懲戒孩子的權限,根本釜底抽薪的方法。

GOOD TV好家庭精選推薦 幸福教養綜合系列

與其讓父母因為不想被處罰,而避免不當管教,不如請父母們一同來學習,如何進行不需打罵、不含情緒,正面而有效的親子互動方式。

好家庭小組教材在幸福教養類別中,推出許多父母關心的主題系列,包括管教的方式、如何判讀孩子的情緒?如何讓孩子平衡3C產品的使用,每一個主題都是寶貴的引導,幫助父母在教養的路上進退有據,從容不迫。

劉慈惠老師—教養,從父母改變開始

這個系列讓家有學齡前至學齡期兒童的父母,認知教養必須從父母改變開始,父母的言行榜樣就是最好的管教範本。劉慈惠老師和大家談到,資優是天生還是教出來的?虎媽虎爸真的可以教出優秀的孩子嗎?到底什麼才是民主開明的管教方式?

劉慈惠-教養從父母改變開始傳送門

周育如老師—解讀孩子的情緒

清華大學副教授、專精認知神精科學及幼兒教育領域的周育如老師,在坊間一推出親子教養課程總是吸引不少父母朝聖,她在好家庭小組教材中,特別針對幾個議題,包括:孩子哭鬧不停,父母該如何回應?陪伴孩子可不可以重質不重量?如何解讀孩子的情緒?想要孩子成績好父母該怎麼做?

周育如-解讀孩子的情緒傳送門

劉容襄老師—數位時代父母就該這樣

現在許多父母都面臨到因為3C產品使用而產生親子磨擦及衝突的情況,但只是一味的控管,而不夠深入了解孩子使用的目的及原因,只是治標不治本。在本系列中,劉容襄老師引導父母如何知己知彼,也父母知道,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,陪伴的夠,3C產品就無法全面攻佔孩子的生活。

劉容襄-數位時代父母就該這樣傳送門

洪英正老師—我家有個青少年

家有青少年的父母,正面臨著與孩子的緊張關係。洪英正老師先讓父母了解,孩子在身心發展階段會有哪些「症狀」,如何陪伴孩子走過這個翻天巨浪的成長階段,包括情緒不耐煩時如何溝通對話,如何傾聽及支持,了解孩子的立場、比起一言不和的緊張對立更重要。

親子教養沒有標準答案,同一種模式行為也不能套用在別人身上,唯一的心法只有父母跳下來,用心去了解,願意走向孩子、理解孩子,才能摸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答。

洪英正-我家有個青少年傳送門

回到上方